花木兰-北魏 魏灵太后-北魏 冯小怜-北齐 千金公主-北周
花木兰-北魏
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,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,但对于她的姓氏、里居、出生年代,仍然传说纷坛,莫衷一是。 明代徐渭在《四声猿传奇》中说她是姓花,名木兰,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,大姐花木莲,幼弟花雄,母亲姓袁,一家五口,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。
至于出生年代,姚莹在《康輶纪行》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;宋翔凤的《过庭禄》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,程大冒的《演繁露》中则说她是唐初人,比较起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。
说到籍贯里居,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,河北省《完县志》说她是完县人,《大清一统志》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,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,河南省《商丘县志》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,似以《商丘县志》的说法比较合理。
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,主要应归功于《木兰辞》这一北方民歌的绝唱,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。
诗是这样写的:
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,不闻机杼声,惟闻女叹息。问女何所思,问女何所忆,女亦无所思,女亦无所忆。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,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,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
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貉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旦辞爷娘去,暮至黄河边。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旦辞黄河去,暮宿黑山头。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…..
诗中称天子为"可汗",征战地点都在北方。黄河姑且不说,黑山即杀虎山,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。燕山指燕然山,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。花木兰参加的战事,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。
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,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,后为苻坚所灭。符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,拓跋氏复国,改国号为"魏",经过五、六十年的征战,结束"五胡乱华"的十国时代,统一黄河流域。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,经过了五位皇帝,孝文帝崇尚中原汉族文化,迁都洛阳,实行汉化政策,今天的"元"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。当时承平日久,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,社会经济发展,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。
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,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,北魏政权便多次"车驾出东道,向黑山","北度燕然山,甫北三千里。"与柔然大战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产生了花木兰这样的乱世女英雄。
魏灵太后-北魏
北魏宣武帝灵皇后胡氏,生在安定临泾,是司徒胡国珍的女儿,是一个文武兼资的大美人。 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提倡鲜卑人汉化以来,举凡官制、教育、礼俗。语言、文字、服饰、度量衡等都采用汉人的制度和习俗,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,等到宣武帝继位,鲜卑人已经充分汉化,后宫妃嫔也多为汉人女子。
长大后被宣武帝召到后宫,册封为承华世妇,后又生下儿子即拓跋诩。北魏时期仿照汉武帝"留犊去母"的故事,严格规定:"子为储君,母当赐死。"因而六宫嫔妃多相与祈祷上苍,但愿生诸王公主。却不愿生子为太子,然而胡承华却慨然道:"国家旧制,未免苛刻,但妾却不惜一死,宁可为皇家育一嗣续,却不愿为贪生计,贻误宗桃。"
后拓跋诩已经三岁了,宣武帝册立他为皇储,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将他的生母胡承华赐死,反而晋封胡承华为贵嫔,高皇后大为愤惠,多亏朝中大臣刘腾、于忠、崔光等从中相助,才保障了胡氏的生命安全。
后宣武帝驾崩,拓跋诩冲龄嗣位而为孝明帝,尊高皇后为皇太后,胡承华为皇太妃,不久胡承华就逼皇太后到瑶光寺出家为尼,。"自己成为灵太后。从此灵太后亲览万机,裁决政事,随手批答,把朝政处理得有条不紊。灵太后饬令制造一辆"申讼车",设座车内,外垂帘幕,定期出巡云龙门及千秋门等繁华地区,接受吏民诉讼并伸冤案件,当即裁判或交有司妥为处理,获得朝野的好评。凡州郡荐举的孝廉秀才,都由灵太后亲御朝堂,临轩发策,自阅试卷,评定等级,然后量才使用,一般都认为十分公平。
当时的灵太后主政期间,北魏累世强盛,东夷西域,贡献不绝,且与南朝设立"互市"以通有无,因此府库盈溢。此间,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,灵太后有一次来到绢库,一时兴起,命令随行的王公大臣及妃嫔公主一百余人,尽一己之力,负绢布出库,能背多少出库就把所背出来的赐给他。当时尚书陈留公李崇,章武王拓跋融,扛负过重,体力不支,颠仆在地,李崇伤腰,拓跋融损足,灵太后笑夺其绢,使他们空手而出,引得时人作歌谣讽刺:
陈留章武,伤腰折足,贪婪败类,自取其辱。
另外长乐公主手持二十匹而出,表示不异于众人,得到灵太后的嘉许。大将军崔光仅取两匹,灵太后怪其太少,崔光回答道:"臣只两手,唯堪两匹而已!"使众人听后,皆有愧色。
看到这里,我不禁想到现代社会里,一个流传甚广的面试场景。
虽然如此,当时的灵太后也收了些裙下之臣。北魏名将杨白花丰仪俊朗,力能举鼎,英武过人。但他终究不是一般的佞臣,而是一个有本领的人,加上畏惧大祸随时都会加身,心思一横,昼夜率部曲逃出洛阳,投奔南朝梁国。灵太后思念不已,谱成《杨白花歌》一曲,如下:
阳春三月,杨柳齐作花;
春风一夜入闺闼,杨花飘荡落南家;
含情出户脚无力,拾得杨花泪沾臆;
秋去春来双燕子,愿含杨花入巢里。
孝明市长大后与灵太后的矛盾日益加深,私召驻兵晋阳的都督尔朱荣率兵入京,诛杀母后身边的人,灵太后身边的人于是先下手为强,杀了孝明帝,另立幼帝。尔朱荣则奉长乐公主的儿子拓跋攸为帝,率军入京继位,诛杀王公大臣以下官吏二千多人,灵太后尽召后宫妃嫔,谕令出家为尼,然而尔朱荣却不肯放过她,把灵太后和幼帝都装入麻袋沉在黄河之中。
冯小怜-北齐
冯小怜是南北朝时代北齐后主高纬的贵妃,原是皇后穆盈身边的侍女,是后来才跃上枝头作凤凰,却也使得北齐帝国遭到覆亡的命运。
北魏分裂为东西两国,大致沿着今天的山西与陕西两省交界的地方,以自北向南的一段黄河为界。东魏占有黄河以东以及淮水以北的土地,西魏占有黄河以西及秦岭以北的关陇地区。东魏建都部城,也就是今天河南省临漳县。西魏定都长安,是历代帝王龙兴之地。
西魏的力量远不如东魏,就是南朝的梁政权也比西魏强。北齐就是高洋夺东魏政权建立的,是实力最强的;北周是宇文觉守西魏政权建立的,力量最小。当宇文觉建北周时,南朝梁也被陈国取代。但不久之后,北齐与北周的力量渐渐持平,一方面北齐被南朝的陈国侵吞了淮南一带地区,另一方面北周越过秦岭,掠夺了汉中和四川等地。高纬就是这时成为北齐皇帝、冯小怜不久成了他的妃子。
北齐建国十七年后,高纬即位,就是北齐后主。他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,醇酒美人,声色犬马,过着豪奢浪漫的生活。冯小怜本是穆皇后身边的侍女。当时高纬正宠爱弹得一手好琵琶的曹昭仪,穆皇后为了抵制曹昭仪而把冯小怜送给高纬,结果饮鸩止渴。齐后主高纬就连与大臣们议事的时候,也常常让冯小怜腻在怀里或把她放在膝上,使议事的大臣常常羞得满脸通红,话说得语无伦次,无功而返。
北周武帝继位之后,看到北齐后主高纬淫乱昏庸,于是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平阳(今临汾)和晋阳(今太原)。北周占领平阳后,北齐高纬居然讲出这样的话来:"只要冯小怜无恙,战败又有何妨!"后来臣下向他奏告:"严冬将届,北周军队已经退回长安,正好利用此时收复平阳。"冯小怜把认为战争就像打猎一样好玩,想一尝刺激,于是怂恿高纬亲自带兵反攻平阳,高纬自然言听计从,于是冯小怜也戎装随行。北齐兵把平阳城团团围住,北齐兵为收复失地,抵御外侮个个奋勇争先,挖掘地道,架设云梯。留守平阳的北周大将梁士彦虽然率领有限的士兵拚死守城,但在北齐兵奋不顾身的冲锋下已岌岌可危。眼看高纬即将下达总攻命令,平阳即将重返北齐怀抱的时候,冯小怜却认为天色已晚,使她无法看到攻城之战的盛大场面,而要求在第二天天明以后再行攻城。第二天天昏地暗,北风怒吼,初雪飘落,大地渐渐一片银白,冯小怜又认为气候不佳,要求暂停攻城。然而战机已然错过,等到雪雾天晴,北周武帝已亲率大军赶到平阳,两军连日血战,齐军大败,退入晋阳,轰轰烈烈的平阳之战又以齐军惨败而告结束。
平阳之战结束后,北周武帝以将士在严寒中作战特别艰苦,准备带军队退回长安休整。梁士彦叩马苦谏.认为机不可失,应该直捣北齐重镇晋阳。北周武帝采纳了梁士彦的意见,自统大军追迫齐军,直逼晋阳城下。
晋阳战役开始,晋阳是北齐经营多年的北方重镇,城高壕深,守备严密,城中粮谷器械充裕,支持一年半载决无问题。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高纬又一次置国家利益不顾,听从了冯小怜的劝告,回到邺城。北周轻而易举地夺得北齐重镇晋阳。
北周直扑邺城。高纬退守邺城尚有精兵十万,一面将皇位传给太子高恒,自己带着冯小怜自部城往东逃奔青州,北周顺利地取得邺城。后来北齐后主高纬,太子高恒,冯小怜等人均被擒获,北齐灭亡,黄河流域再度统一。到了唐代,诗人李商隐写了二首《北齐》诗:
其一
一笑相倾国便亡,何劳荆棘始堪伤?
小怜玉体横陈夜,已报周师入晋阳。
其二
巧笑知堪敌万机,倾城最在着戎衣;
晋阳已陷休回顾,更请君王猎一围。
高纬被解往长安,受尽屈辱后终于被杀,冯小怜被北周皇帝的弟弟宇文达所得,不久宇文达被杨坚所杀,她又作了武将李询的偏房,受尽了大妻的折磨,最终自缢而死。
北齐自高洋开园到高纬被擒,仅仅二十八年的时间。
千金公主-北周
千金公主字文芳是北周宣帝的弟弟、赵王宇文招的女儿。北周虽然是鲜卑人建立的国家,但生活习惯和文化思想都已相当汉化。
当时塞外的突厥国逐渐强盛起来,拥兵百万,对北周构成了一种沉重的威胁;北周皇帝为了保全边境安宁,安抚突厥国,就仿效汉代的和亲政府,把侄女千金公主许配给当时的突厥国王沙钵可沙。就在未嫁之时,北周政权却发生了一系列动荡。皇帝宇文赞厌倦了日理万机的皇帝生活,把帝位传给了年幼的儿子宇文衍,立为静帝。宇文赞自己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,行为愈来愈乖僻,先后废立了五位皇后,最后立的是杨后,杨后的父亲是北周上柱国杨坚。杨坚是北周朝庭里一位颇有根基和权势的大臣,他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开国元勋,封为隋国公,杨坚沿袭其父的爵位,历居高官。年幼无能的静帝继位后,杨坚当仁不让以国舅老的身份辅政,把军政大权全部抓到了自己手中。
虽然宇文赞厌倦权柄、放弃皇位,但他的各位兄弟宇文氏诸王却舍不得轻易把大权拱手让给异姓杨坚,于是联合起来兴兵讨伐杨坚。但杨坚此时已掌握了训练精良的"府兵",很快就镇压了变乱,尽杀宇文氏诸王。第二年二月,杨坚索性逼静帝让位于自己,建立了隋朝,改元开皇,他就是隋文帝。
心怀大业的隋文帝杨坚,建立隋朝后就有心要统一全国,首先他的计划是吞并南朝,所以对北方的突厥无力顾及,于是决定先利用千金公主的和亲,稳住突厥国。隋文帝赐千金公主杨姓,并为她准备了丰盛的嫁妆,派遣上千名士兵,护送千金公主远嫁突厥。
其实当时的千金公主,并未忘记国仇家恨,只是准备嫁入突厥后,伺机而动。后来,在她的计划下,突厥向隋朝发起了进攻,并攻下了隋朝的边地重镇——王城。
此时,隋文帝正处心积虑地经略江南一带:趁陈后主新立,派贺若迅出镇广陵、韩擒虎出镇庐江,伺机逼进陈都建康;眼看胜利在望,就在这节骨眼上,北方突厥人又出兵扰境,杨坚当然不愿腹背受敌。于是,隋文帝派遣使者前往突厥国,进行和谈。千金公主经过仔细思考,决定突厥部队撤回本土。同时秘密派人四处察访寻找宇文家族的后人。找到后,她采取了另一个策略,不再直接进攻隋朝,而是扶植这位王子在沙漠中建立了一处秘密基地,千金公主又千方百计说服了丈夫沙钵可沙,让他尽量给予必要的支持,到时可与突厥结成联盟,分占关内关外。
正当千金公主的复国计划在逐步进行之际,沙钵可沙病死了,千金公主依照胡俗转嫁给继位的业护可汗;不久业护可汗去世,又转嫁给都蓝可汗。
隋文帝开皇八年,隋朝兵力积蓄已盛,于是下诏大举攻伐南陈,不久,攻陷了陈都建康,俘虏了陈后主叔宝及所有皇族,班师凯旋归长安。统一了南方之后,隋朝的天下已经相当强盛而稳固,隋文帝可以转移精力安定北疆了。就在灭陈的当年,隋廷以三十万大军屯兵北方边境,以防突厥的骚动。
此外,隋文帝还把大量从陈地缴获的珠王彩缎赐给突厥可汗和千金公主;且下诏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,在诏书中不直称其名,以示尊重,反复劝勉她以大局为重,以民众祸福为念,努力调和中原与突厥的关系,甚至还把陈后主价值连城的翠玉屏风,赐给千金公主。
眼看隋朝兵力日益强大,复国无望,她不免感慨丛生,提笔在隋文帝赐来的翠玉屏风上题下一首长诗:
盛衰等朝暮,世道若浮萍;
荣华实难守,池台终自平。
富贵今安在?空自写丹青;
怀酒恒无乐,弦歌讵有声。
余本皇家子,飘流入虏廷;
一朝睹成败,怀抱忽纵横。
古来共如此,非我独中名;
惟有明君曲,偏伤远嫁情。
诗传到长安以后,原本就对千金公主心存戒备的隋文帝,便更加对她放心不下,决定趁她的势力尚未发展起来之前,除去这个心腹之患。于是开始没法挑拨都蓝可汗与千金公主的关系,暗派使节向都蓝可汗灌输千金公主怀有野心,将伺机颠覆突厥政权的思想,使都蓝可汗也对千金公主产生提防之心,后来,都蓝可汗又遣使向隋廷求婚,隋文帝答应把安义公主嫁给他,但条件是必须除掉千金公主。此时,几经沧桑的千金公主在都蓝可汗眼中已失去了昔日的魅力,加上隋朝使节的不断唆使,蓝都可汗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把千金公主暗杀在前往复国基地检兵的路途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