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思

春秋战国卷

2009年4月2日 阅读(512)

从三皇五帝,经夏商西周,我们来到了另一个时代,东周,以及春秋战国,这个时代是中国的一个分裂的时代,其间有记载的大小诸侯国一百七十余个。相互之间连年征战,大国欺压小国,小国依附大国,不断进行着吞并和反吞并的战争。从某种意义上看,那个时代的中国,于当今世界有着类似的地方。国家的领导人也会定期的聚个会,当时的霸主就主持个大局。

这个时代的女子有文姜,晋文公夫人,桃花夫人,夏姬,西施,黔娄夫人,孟母,无盐与宿瘤,赵姬。

齐文姜:
齐文姜是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,与她的姐姐齐宣姜,同为闻名的绝色美人。
文姜的婚姻则一波三折,竟然引出乱伦的秽行,轰动了天下各国,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淫娃行径,一面又一再歌颂她的绝世艳丽,《诗经)上就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,有毁有誉,足以令人发笑。

其间,有一个似曾相识的细节,我想可能后世的文学家们有所借鉴。

当文姜还在未嫁之时,看中了郑国世子姬忽,认为他端正勇健,如玉树临风。郎有心,妹有意,齐、郑两国便为儿女缔结了婚姻。本来一切都很完美,金童玉女,天作之和,可惜郑国的世子忽然听到了"齐大非偶"的传言,提出了退婚的要求。或许这件事由此打击了齐文姜,使其自暴自弃。

鲁桓公十四年,与她私通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当上了国君,即历史上的齐襄公。后来齐襄公杀死了文姜的丈夫鲁桓公。齐襄公与文姜又昏天黑地的又过了五年,两人四处漫游,时常经月不返,国政自然是一天不如一天,危机在逐渐加深。大夫鲍叔牙奉公子姜小白出奔莒国,管仲奉公子姜纠出奔鲁国。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。

而齐文姜的儿子就是后来的鲁庄公,说到这里,如果还有印象的话,左传中记载的曹刿论战,讲的的就是齐鲁长勺之战,而当时的国君就是齐桓公和鲁庄王。

 

晋文公夫人:
很多时候,成功的男人背后的确有一个女子。晋文公就是如此,不过他身后应该不止一个女子。今天山西简称为晋,大概就是由那个时代而来吧。晋国的封地就在今天的山西,晋献公也就是晋文公的父亲少年壮志,不断吞并,逐步使晋国的版图扩大,直到得到了一个女子骊姬,这个女子生下了两个儿子,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,设计害死了公子申生,重耳与夷吾被迫出奔他国。

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,带着贤士赵衰、狐偃、咎犯、贾佗、先轸及其他数十人逃到狄国。后来来到了齐国,当时齐国是齐桓公主政,桓公把女儿许配与他,这位女子自然就是晋文公的夫人。

晋惠公夷吾死后,他的儿子继位为晋怀公,晋怀公残杀异己,造成了不安定的状况,他又遗弃了他的妻子,即秦穆公的女儿,引起秦国的愤恨。大家都认为重耳归国的大好形势已经到来。可是重耳安于现状无心回国,于是夫人才与众人设计使其离开齐国。

烈女传中称赞她:"公正果断,言行不怠,劝勉晋文,返回无疑。公子不听,强与谋议,醉而载之,卒成霸基。"

后来南方强大的楚国以宋国的先"亲楚"而后"亲晋"为由,以大军围困宋都,于是晋楚为争夺霸主爆发了历史著名的晋楚"城濮大战",晋军退避三舍,表面上是晋文公报答楚当年的招待,实际上是诱敌深入,晋军一鼓击败楚军。后来,又采用拥戴周王室的策略,助周襄王平定叛乱,最终成就霸业。

 

桃花夫人:
桃花夫人是春秋时息国国君的夫人,也就是后人所称的息夫人。她所处的时代是晋国与楚国"城濮之战"以后,形成南北两大壁垒,其余小国不是依晋,就是附楚,端赖强国的保护而生存,稍有不同之处,随时都有玉石俱焚的灾祸降临。蔡侯与息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这中间无辜被害,作出巨大牺牲的就是桃花夫人息妫。 

桃花夫人,本是陈国人。蔡侯与息侯同娶陈国女子为夫人,这两位陈国女子生得都十分漂亮,一个是沉鱼落雁,一个是闭月羞花,是当时妇孺皆知的大美人。

其实这个时代的女子的姓名,基本上都不是真名,因为按照当时的婚嫁,女子出嫁都要正姓名。息乃是她的夫君的国号,倒是她的名妫应该代表陈国。据陈氏家谱记载,他们乃是源于妫氏,可见陈与妫可能就是同源。

按照当时的婚姻制度,一人嫁过去,她的妹妹也要一同陪嫁,称为"娣",而随嫁的婢女则称为"媵",总称之为"娣媵制"。蔡侯与息侯的夫人为堂姊妹,蔡侯原本可以一箭双雕,却阴差阳错地便宜了息侯,为此蔡侯常常耿耿于怀。

有一次,蔡侯酒后乱性,对息夫人动手动脚,好在这位夫人乃是位刚烈的女子,转身离去。可是息侯定要报这侮辱之仇,于是想出了个借刀杀人之计。派遣使者向楚国进贡,密告蔡侯无礼,乃让楚国假意攻打息国,然后在引蔡侯前来救助,借机擒拿蔡侯。后来,楚文王出兵,蔡侯果然中计,被擒,才知道被息侯所害,当然这中间又引出了一段忠臣谏主的场面,当时楚文王想烹杀蔡侯,大臣鬻拳犯颜直谏,楚王不听,鬻拳拔出佩剑厉声道:"臣当与王俱死,不忍见王之失诸侯也。"楚王无奈之下,放了蔡侯。而鬻拳为了承担冒犯的罪名,当即砍下自己的脚踝。

此后,蔡侯一心想复仇。于是向文王盛赞息夫人的美貌,于是垂涎于夫人的美色,文王便顺便把息国灭了。本来息夫人想跳井自杀,被楚将斗丹拦住,斗丹劝她:"夫人不欲全息侯之命耶?"就这样经过了一番痛苦的考虑,妫氏决定忍辱偷生。

于是这样,息夫人便进入了楚国皇宫,息侯则成了楚国都城的守门小吏。三年后,息夫人为文王生下了两个儿子。转瞬秋风送爽,桂子飘香,楚文王兴高采烈地出城打猎,预计两三天后才能回宫。妫氏趁此机会,悄悄地跑到城门处私会自己的丈夫,两人见面,恍同隔世,妫氏边哭边说:"妾在楚宫,忍辱偷生,初则为了保全大王性命,继则为了想见大王一面,如今心愿已了,死也瞑目。"说完,便慷慨赴死,撞死在城墙上,息侯看见顿时万念俱灰,也撞死在城下。

楚文王打猎回来,听说了这件事,黯然神伤,有感于二人的纯情,竟也以诸侯之礼将息侯与妫氏合葬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。后人在山麓建祠,四时奉祀,称为"桃花夫人庙",至今仍为汉阳的名胜之一。唐代诗人杜牧途经汉阳时,曾到庙中凭吊,题诗道:

       细腰宫里露桃新,脉脉无言度几春;
       毕竟息亡缘底事,可怜金谷坠楼人。
       息亡身入楚王家,回看春风一面花;
       感旧不言常掩泪,只应翻恨有荣华。

  这首诗温柔敦厚地道出了千古艰难唯一死的况味。一个娇弱的女子,要保全自己丈夫的性命,就只有含垢忍辱地面对残酷的现实。而三年不言不语,就是对眼前的一切做了坚忍果敢的挑战与抗争。

 

夏姬:

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。后来远嫁到陈国,成了夏御叔的妻子,夏姬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。乃是春秋时代,有一位艳名远播的女子。

 

西施:
乃是沉鱼落雁,闭月羞花中的沉鱼。本是宁萝山下着耶溪畔的一个浣纱女子,却卷入了吴越之间久远的仇恨瓜葛中,得以名流千古。

越国是夏禹的后代,吴国是周王室当年所建的卫星小国。吴王阖闾当政期间,得到来归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和著名军事家孙武的辅佐,国势日益强盛,曾经大败楚军而攻入郢都,伍子胥鞭尸楚王。然功败垂成,当时越国趁吴国攻打楚国的空隙,派兵攻打吴国,因此吴王阖闾决定攻打越国,以报此仇。在战争中,吴王阖闾的右脚,也被越军大将灵姑浮的长矛刺中,回国后不久就因伤重而死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"携李之战",会战的地点就在今天浙江嘉兴一带。吴玉阖闾临死前曾经嘱托他的儿子夫差,一定要踏平越国,为父亲报仇。

另有相传,范蠡和西施乃是一对恋人,而金庸的小说<越女剑>即来源于这一系列事件。

其实夫差的失败,很多归因于他忽略了一个事实,能忍人之所不能忍的人绝非善类。而西施只是加剧了吴国的灭亡。

正如北宋名家王安石所说:

       谋臣本自系安危,贱妾何能作祸胎?
       但愿君王诛伯否,不愁宫里有西施!

黔娄夫人
黔娄大概是道家的一个重要人物,出身贫寒。而她的夫人却是贵族出身,黔娄夫人叫施良娣,知书达礼,明媚灵巧,称得上秀外慧中。
唐代大诗人元稹以悼念他未发迹时妻子的诗最为有名,共三首,都叫"遣悲怀",其中的一首是这样写的:
  谢公最小偏怜女,自嫁黔娄百事乖;
  顾我无衣搜荩英,泥他沽酒拔金钗。
  野蔬充膳甘长藿,落叶添薪仰古槐;
  今日俸钱过十万,与他营奠复营斋。

而最精彩的莫过于,黔娄死后,孔子的弟子曾参前来吊唁,发生的那段对话。
曾参来了,看到黔娄的身子上,盖着一个破席,连身体都不能遮住,于是曾参说“可以把席子斜着盖上,这样就可以全盖住了”,黔娄夫人却这样答道“斜之有余,不若正之不足,先生生而不斜,死而斜之,非其志也”。曾参无言以对,于是又问到“先生死了,谥号是什么呢?”,“谥为康”,曾参又质疑到“先生在时,食不充口,衣不盖形,死则手足不敛,旁无酒肉,生不得其美,死不得其深,何乐于此而溢为康乎!”。

黔娄夫人正色道:"先生在日,鲁君欲任为相,辞而不受;齐君欲聘为卿,亦辞而不受,是有余贵也。鲁君尝赐粟三千钟,齐君亦屡欲予以报酬,均辞而不受,是有余富也。彼先生者,甘天下之淡味,安天下之卑位,不戚戚于贫困,不忻忻于富贵,求仁得仁,求义得义,以康为溢,谁曰不宜!"曾参听罢,受到极大的感动,连呼:咱斯人也,而有斯妇!"

刘向在"鲁黔娄妻"篇未赞道:"黔娄既死,妻独主丧,曾子吊焉。布衣褐衾,安贱甘淡,不求丰美,尸不掩体,犹溢曰康。"这个女子的见识的确了得,让曾参都无颜以对。

孟母

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应该很熟悉了。孟母,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上堪称良母的最佳典范。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,她克勤克俭,含辛茹苦坚守志节,抚育儿子,从慎始、励志、敦品、勉学以至于约礼、成金,数十年如一日,丝丝入扣。

孟子生于周威烈王三年四月初二日深夜,邹城郊外马鞍山下凫村。

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,其实孟母自打怀了孟子,就开始了胎教。《韩诗外传》就载有她的一段话说:"吾怀妊是子,席不正不坐,割不正不食,胎教之也。"孟子的母亲姓仇,父亲名叫孟激,字公宜,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,他为更大的发展,光耀门媚,抛别娇妻稚子,远赴宋国游学求仕。于是孟母下定决心将儿子抚养成人,同时把儿子看成是生命的唯一意义。

孟母为了给儿子寻求良好的成长环境,从偏僻的村庄,签到热闹的集市,最后来到学宫的附近,这就是三迁所指。所谓"言必行,行必果。"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市集旁居住时,东邻有人杀猪,孟子不解地问母亲:"邻家杀猪干什么?"孟母当时正忙,便随口漫应:"给你吃!"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,孟母为了不失信于儿子,忍痛在捉襟见时的生活费中,拨出一部分钱买了一块肉,让儿子吃了个痛快。当孟子偷懒,从学堂逃学,当回家时,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,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咔嗒咔嗒,拦腰剪成两段,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,孟母说道:"你的废学,就像我剪断织绢!一个君子学以成名,问则广知,所以居则安宁,动则远害,你今天不读书,就不可以离于祸患,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,中道废而不为,怎么能衣其夫子,而不乏粮食呢?"孟母用"断织"来警喻"辍学",

孟子理想的去处是宋国,但为了奉养老母而一再迁延,光阴荏苒,悠忽三十年岁月过去了,孟母已经年逾古稀,而孟子也已是知命之年,整日长吁短叹,闷闷不乐,孟母问明原因,又对儿子说出了一段千古名言:

"夫妇人之礼,精五味,擅酒浆,养舅姑,缝衣裳而己,故有闺内之修,而无境外之志。以言妇人,无擅制之义,而有三从之道也,故年少则从乎父母,出嫁则从乎夫,夫死则从乎子,礼也。今子成人也,而我老矣!子行乎子义,吾行乎吾礼。"

无盐与宿瘤

或许这两个很另类,因为她们均是奇丑无比的女子。

"娶妻娶德,娶妾娶色。"古语又有"丑妇家中宝"。而无盐与宿瘤就是古代中国两个奇丑无比的女人。但由于由于她们才德兼备,竟然使得齐宣王与齐湣王大为折服,而成为他们的夫人。

其实,关于这段事,也被搬上过萤幕,郑秀文演的电影《钟无艳》,其中的钟无艳就是这里的无盐。而里面的梅艳芳演的是齐宣王,张柏芝演的则是夏迎春。“有事钟无艳,无事夏迎春”,也是指无盐,无艳可能是以讹传讹造成的。

无盐是个长相落陋不堪的孤女,生得臼头深目,长指大节,卯鼻结喉,肥项少发,折腰出胸,皮肤如漆。令人望而却步,年过四十,不但流离失所,甚至无容身之处。她本来有个名字叫钟离春,因生得太丑,又出生在无盐,大家就都把她叫做"无盐"。

钟离春为拯救国民,冒死自请见齐宣王,陈述齐国危难四条,并指出如再不悬崖勒马,将会城破国亡。齐宣王大为感动,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。其谏议为宣王所采纳,立为王后,从此国大治。而中国也留下两句成语“丑胜无盐”和“自荐枕席”。

而另一个女子宿瘤,却连姓名也没有流传下来,正史中只有一句:"君子谓齐瘤女通而有礼。"瘤只是因为她脖子上长了个大瘤,实际上就是甲状腺肿大。可惜宿瘤早逝,齐湣王失去了一个有力的强内助,以至于后来流于骄矜自大,更冒然攻打燕国,燕昭王以乐毅为将,长驱直人,几乎灭掉了齐国,后来靠田单以二城复国,齐国逐渐地失去了那种雄霸地位。

赵姬

当然这段历史,在寻秦记中也是被拿来利用,大书特书了一番,可以说整部寻秦记的核心就在这了。

公元前361年,秦始皇的高祖父秦孝公继秦献公称王。当时一些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,只剩下齐、楚、燕、韩、魏、赵、秦七个势均力敌的大国,也就是战国七雄。

到秦昭襄王,在六国之中,能与秦国抗衡的,仅有赵国。赵国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,两度击败了秦国的进攻。而且,在渑池会上为和氏壁,赵国的宰相蔺相如以其惊人的胆略挫败了秦王的外交攻势,迫使秦昭襄王把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入赵作为人质,以保证从此秦国不与赵国为敌。

异人留赵期间,遇到了当时的商人吕不韦,吕不韦精于心计,发现异人奇货可居,与他结交。同时吕不韦指点异人,"未来代周朝管辖天下的,非秦莫属,现在令祖昭襄王年事已高,令尊安国君即将继位,你的亲母已经去世。你虽有二十几个兄弟,全都是庶出,而令尊安国君在所有的姬妾中,最宠爱华阳夫人,而华阳夫人又没生过孩子,你如获得华阳夫人的欢心,作为她的嗣子,再由华阳夫人出面,多吹枕头风,恳求立你为太子,今后令尊安国君仙逝,这秦的国君宝座非你而谁?你登上秦王的宝座后,就可以凭秦的国力,一步步实现并吞六国。君临天下,唯我独尊的愿望,这岂不是一着好棋"。

于是吕不韦使出手段,让华阳夫人的姐姐传达了这一意愿,另一方面当时邯郸是中原地带的首富之区,商贾繁荣,文化也比较发达,笙歌彩舞,日夜不绝。拥有来自全国各地如花似玉的名妓,吕不韦从这些名妓中,选中了一个叫赵姬的,她生得袅娜娉婷、楚楚依人,而且人又聪明。遂不惜巨资,为她赎身,纳她为妾。后又将这赵姬转送给了异人。

后来异人回国,安国君即位,即秦孝文王,异人为储君,但孝文王耽于酒色,不久一命呜呼。异人登基,是为秦庄襄王,尊母华阳夫人为皇太后。立赢政为太子,晋吕不韦为相国,并加封文信侯,食邑十万户。值此,吕不韦苦心经营了几年的如意算盘,算是初步成功了。

这时,名存实亡的东周王朝,眼见秦的势力日强,唯恐其取而代之,于是意图联合六国,其中以赵国为主力,联合用兵共同伐秦。这时赵姬又向秦王献计,派了间谍郭开去到赵国,散播廉颇已年逾七十不能再统兵征战了的谣言。此外,郭开又以重金贿赂赵悼襄王派去慰问廉颇的宦官唐玫。廉颇闻听秦国又有伐赵之意,当着唐玫面前,一口气吃了一斗米、十斤肉,并跃马舞刀,不减当年英武之气。但唐玫回报赵玉,说廉颇将军虽然年老,锐气未减,但与我片刻交谈,却上了三次厕所。赵王也只好叹口气说:"他精力已衰,不能出战了"。于是按兵不动。所谓“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就是这样来的。

由于赵国按兵不动,六国联合抗秦的计划破产,秦军攻入洛阳,在公元前249年灭东周。周从武王灭纣到覆灭,共有872年天下。后来在吕不韦的策划下,庄襄王由于酒色过度,在36岁那年归西。

庄襄王驾崩,赢政仅十三岁,登上国君的宝座。尊赵姬为王太后,国事全部委任于吕不韦,并尊仲父。后来嬴政逐渐长大,于是他下榜招贤、集纳人才,象李斯、尉缭等一批卓著的政治家都应召而来,这一着又引起了吕不韦的警惕。他感到秦王政非等闲之辈,自己的势力已经到该有所收敛的地步了,于是谨言慎行,许多事故作痴聋,不再过问朝中的大事。

但吕不韦岂甘心于屈居人下,于是在一次与赵姬私通之时,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了赵姬,要她向秦王政提出,秦国的事,应该让秦国人来管。李斯、尉缭等人是别国的人,难以信任,建议为巩固秦国的政权,将他们逐出为好。秦王政碍于母命,加之觉得这话听来也有一定道理,于是下旨驱逐客卿!一

这时,李斯上了一表,即著名的《谏逐客书》,书中从秦国之所以能兴盛,究其源都是先王引进了别国的人才。以秦孝公之能振兴秦国,是重用商鞅,而商鞅则是魏国人;秦惠王也中兴一时,其原因是重用了张仪,张仪以远交近攻的联横之计,粉碎了六国的合纵之计,并征服了巴蜀、三川等地,扩大了秦的领土、增强了秦的实力,而张仪却也是魏国人。以此看来,一个国家的振兴,关键是启用人才,而不在乎人才是外国人不能为用。如今把客卿逐走,这些客卿都有才干,且非等闲之才,而一旦这些人才都为别国所有,则别国当兴,秦国危矣!这封书打动了秦王,收回了成命,吕不韦的阴谋失败。

后来出了个嫪毐,事败嫪毐服刑,秦王政又下旨发兵包围雍宫,搜出太后私生的两个儿子,当场捕杀。此外把太后驱往棫阳宫,派禁军监管,不准自由!吕不韦引嫪毐入宫,串通作祟,淫乱官帏,法应连坐。姑念相素多年之功,功罪相抵,免去一死,褫去相国职衔。勒令迁往河南地方居住。

而吕不韦定居河南之后,各国都知吕相秦多年,颇有才干,都纷纷写信和派人请他去主持国政,以便抗秦。秦王政闻听此讯,亲写一信质问他:"君于秦究有何功?得封国河南,食邑十万户?君于秦究有何亲?得为仲父?今可率领家属迁居蜀中,毋得逗留!"

You Might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