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思

中国历代名女(上古-西周)

2009年4月2日 阅读(860)

ok,开始,其中有些文字节选自中国历代名女,这里我写出来的只是个大概,详细的可以自己去读,我记得图书馆北面三楼阅览室有一本。

这个时代,尤其是春秋战国以前,史书上的记载很少。大多来源自民间流传的传说,或者歌曲中,比如诗经。而这个时期的社会,基本上处于神权时代,很多的传说中又往往增加了神话色彩。

这个时代的女子有女娲,娥皇,女英,嫦娥,妲己,织女。

女娲:
上古时代,男女之间还处在十分开放的时代,人尽可夫,人尽可妻。当孩子生下来的时候,甚至母亲都不知道儿子是谁的。这样的情况下,女性所具有的繁衍后代的能力,成为母系氏族得以存在的重要原因。相传,伏羲的妹妹女娲,是人首蛇身,又有女娲打败水神共工,炼五色石补天之说。当然这一切只是传说,但是我们依然无法否认女娲这个人物的存在。因为空穴来风,传说大概都有其原型所在,不过加上了人们美好的幻想。

相传,我们今天这种家庭观念的形成便源自女娲。女娲氏提出男女两个配做一对夫妻,有一定的住所,永不离开,假定男子得到女子,叫做宝;女子得到男子,叫做家;这"家宝"两字,就是一对夫妻的永远往所了。细想这果真是一个伟大的建议,今天人生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家庭。而所定的婚嫁时的三个条件:正姓氏,通媒娶,行聘礼,又在相当成的时间内得以延行。

关于与共工大战,女娲补天的传说,我想大概是女娲处在母系氏族的末期,也曾领导人们治过水,补过堤坝,流传到后世便演变成了这样的传说。

 

娥皇,女英:
传说,舜当政时期,曾几次下江南,有一年夏天,来到洞庭湖,因天气炎热,娥皇,女英便留在洞庭的君山,舜则继续南巡。晚上,女英或梦到舜,前来告别,将要远去,不久便收到舜已死在苍梧山。姐妹两个伤心欲绝,眼泪哭干了,流出了血洒在君山的翠竹上,随后二人携手跳入洞庭湖中。而君山翠竹上的那点点血泪,至今犹在,二妃对舜帝的一片至情也为后人所遐想不已。

李淑曾的《斑竹怨》诗写道:

  二妃昔追帝,南奔湘水间;
  有泪洒湘竹,至今湘竹斑。
  云深九疑庙,日落苍梧山;
  余恨在湘水,滔滔去不还。

 

嫦娥:
后羿射日,嫦娥奔月早已是民间尽晓的传说。相传嫦娥原本是后羿的妻子,生活在夏朝的太康统治时期。后羿乃是一位英雄人物,他杀九婴,除巴蛇,射金乌,灭太康,建立了自己的王朝。成王后的后羿,变得声色犬马,往日的英雄气概尽失。有一天后羿上昆仑山,向西王母求得长生不老药,本想与嫦娥共享。有一天后羿不在,嫦娥偷尝了一点,怎料全吃了下去。身边的玉兔将盛药的晚舔干净后,竟也与嫦娥一同白日飞升。后羿回来后发现,灵药跟嫦娥都不见了,本想把月亮射下来,但念及旧日恩情,始终不忍下手。嫦娥本是为逃避人间的烦扰,但是寂静的广寒宫却比人间更为冷清,只有那只玉兔相伴,还有那终日只知砍桂树的吴刚。或许嫦娥曾经找过后羿,可是后羿始终不肯原谅她。

嫦娥黯然神伤,悄然退出,从此了却凡心,就象那些富贵家庭中的女人在饱经沧桑后,独向青灯古佛一样。
唐代李商隐写道:

  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;
  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
 

妲己:
有太多的女子担当了亡国的罪名,夏桀时的龙涎,商纣王时的妲己,周幽王时的褒姒。

可是果真是这样吗?正如圆圆曲里所说:“妻子岂应关大计,英雄无奈是多情。”

或许我们对她的了解,源于《封神榜》,以至于今天人们依然把美丽风情的女子称作狐狸精,或许封神榜便是始作俑者。

据正史记载,纣王征讨有苏部落,得美艳的妲己为妾,为她修酒池肉林,设炮烙之刑。后武王伐纣,斩妲己头。而真实的历史或许并非如此,武王伐纣只不是两个家族的争取政治地位的斗争。据司马迁的说法是:纣王自焚而死,妲己为周武王所杀。另外《世说新语》中引孔融的话说,周师进入朝歌以后,妲己为周公所得,后来成为周公的侍姬。

织女:
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,也是家喻户晓的了。这个传说早在西周时便已成形,却是表达了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,托言天上双星,也就是人间的实情。而后世更是将七夕这一佳节以及牛郎织女的故事融入了万千诗句。
古诗十九首"其中的一首描写《七夕双星》:

  "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;
  纤纤携素手,扎扎弄机杼。
  终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;
  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儿许?
  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。"

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《鹊桥仙》:

  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度。
  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
  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?
  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
杜牧的《秋夕诗》:"天街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。"杜甫《银河诗》:"牛女年年渡,何曾风波生?"

You Might Also Like